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艺术评论论文题目大全(艺术评论论文题目大全
  • 艺术评论论文网站(艺术评论与写作论文)
  • 艺术评论免费论文查重(免费论文查重网站哪个
  • 艺术性超高,游戏性太低?《蔑视》或许是今年
  • 评论|商场女厕画“偷窥男”,别以艺术的名义

通知公告

  • 艺术评论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艺术评论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在校生音频器材评论区 篇一百八十八:[评测]?兴

来源:艺术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09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开箱体验 对比分析 将所有必要的东西都呈现了上来,盒子也十分结实,单独开箱还是有两千上下 价位的感觉的,但是对比一千价位的金乌,这种开箱的惊喜感还是有些折扣,哈哈(也

开箱体验

对比分析

将所有必要的东西都呈现了上来,盒子也十分结实,单独开箱还是有两千上下价位的感觉的,但是对比一千价位的金乌,这种开箱的惊喜感还是有些折扣,哈哈(也不知是金乌在这方面做的太优秀,没有什么留给EA2000超越的空间)。意料之内却眼前一亮,EA2000延续前代产品的定制卡片,表达了品牌方对玩家们的诚意。

相较而言,调音更加温和、标配了三款调音插头的金乌,加之更加亲民的售价,才是更适合非发烧玩家的那款产品(有能力还是上EA2000吧,插头额外买就好,嘿嘿)。

外观:

作者:妖怪大邪神

金乌标配了三种不同风格的调音插头,蓝色、黑色、红色,都是3.5;EA2000标配了蓝色与黑色3.5插头,还有一款黑色4.4作为平衡插头。EA2000与金乌线材都是镀银纯铜线,是同一种八股编织方式,而前者比后者的线基粗了不止一点半点,成品线是两倍粗细,实际听来都比大部分对应价位产品的标配线都要好一些,作为发烧友也不需要专门更换配线,原装线就很好(无论有没有可更换插头)。

如上,单纯从产品属性而言,EA2000是可以满足非发烧和发烧两种类型的玩家的。然而不争的事实是,EA2000仅标配了两种3.5插头和一种4.4插头,从这个角度来看,产品其实是倾向于后者的,这是一款在市场战略中更加倾向于发烧、进阶玩家的耳机产品。

本次发布的EA2000玻色子,从编号逻辑上来看似乎是金乌的升级版,在官方介绍页面中也尽显作为“下一个产品”的诸多特质。不仅延续了来自金乌的各方匠心设计,在其特色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,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,独具一格。其审美方面也似乎迈出一步,有了一些新的东西在里面,看起来十分诱人

推荐思路

至于进阶玩法,标配黑色4.4插头可以满足平衡玩家的需求,且这条标配的镀银线足够粗素质也足够优秀——所以也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工作,就可以直接拿来听,就会很好,无论你的前端设备是单端还是平衡。

明显,金乌是脱胎于兴戈早起最经典的那一款铜雀,在面板内部附着了网状花纹,金色粗线,十分大胆抢眼,金属构造与玻璃面板;EA2000是全玻璃面版设计,没有像金乌那样做了金属和玻璃的拼接,内部花纹为数学几何的全铺图形,金色细线密铺更加素雅,远看如珍珠琥珀,细看颇具几何美感。

拥有这样一款耳机,作为玩家其实是无需刻意搭配的。作为产品特色的可更换插头,几乎可以担保玩家在选择这款耳机之后很少会去考虑按照传统思路,为这款耳机选购各种各样的昂贵升级线材去发掘其潜力,这样的做法虽然可行,但是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这款产品的产品思路,因而并不推崇。

金乌的声音,正如之前的评测中所说,是继承了经典时候的兴戈声音,温润如玉、轮廓柔和,适合长时间聆听,也对所表现的声音不挑,也就是说,适合大部分场景、大部分前端设备、大部分音乐风格的声音,声音听来更加偏向软和与耐听的路数;配合可更换插头,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这款耳机的声音与趣味。

不久前,兴戈发布了一款极具创意的耳机产品EN1000金乌,独具创新的可更换调音插头耳机线与高品质DLC类钻石镀铍振膜,在保证极佳基础素质的前提下,充分拓展调音与审美的艺术,是一款有颜有料的耳机,让大邪神爱不释手。

配件:

当产品到手之后,才知道从声音到硬件质感,都是更进一步——似乎是更加成熟的技术让听感与质感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——两款产品的具体对比将在正文中呈现。

声音:

EA2000,必须承认的是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,无论是双动圈带来的素质优势,还是更好的耳机线;声音风格上,与前代产品不同点在于,轮廓更加硬朗、细节更加充沛、相对而言更接近原始录制的直接听感,表现在弹拨弦乐器的基音更加明确、人声喉底细节也有提升,来听复杂的歌剧唱段或者管弦乐队演奏更有优势——在其他众多风格的音乐表现力,相对于金乌是直接升级的效果,更加硬朗也更符合发烧友的偏好。

文章来源:《艺术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yspl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009/475.html
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尼山艺术论坛话“两创”: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回
    下一篇:评论|商场女厕画“偷窥男”,别以艺术的名义

    艺术评论投稿 | 艺术评论编辑部| 艺术评论版面费 | 艺术评论论文发表 | 艺术评论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艺术评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