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艺术评论论文题目大全(艺术评论论文题目大全
  • 艺术评论论文网站(艺术评论与写作论文)
  • 艺术评论免费论文查重(免费论文查重网站哪个
  • 艺术性超高,游戏性太低?《蔑视》或许是今年
  • 评论|商场女厕画“偷窥男”,别以艺术的名义

通知公告

  • 艺术评论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艺术评论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十三艺节艺术评论|和亲题材演剧的叙事逻辑与情(2)

来源:艺术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6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和亲题材演剧的叙事逻辑与情感诉求 一、和亲题材演剧的舞台叙事逻辑 在新的历史时期,和亲题材演剧因其契合国家团结民族融

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

和亲题材演剧的叙事逻辑与情感诉求

一、和亲题材演剧的舞台叙事逻辑

在新的历史时期,和亲题材演剧因其契合国家团结民族融合的主旨、契合演剧展现丰富华美舞台呈现效果的追求、契合舞台艺术致力于表现戏剧冲突与表现张力的目的等,从而一再在艺术的舞台上予以呈现。我们看到,从戏曲到话剧、从歌剧到舞剧,和亲题材的身影常见于各类表演舞台,不同舞台艺术形式以其特殊表现方式对此予以表达和阐释。对这一题材的偏爱与表达,也正是华夏民族倡导和而不同、团结互信、包容互鉴的生动写照。

其一是剧中表现的悲剧性是内在的、持续性的,不因完成多么伟大的家国责任而有所消弭。从起初刘郑二人“青梅竹马”将要“才子佳人喜结连理”之时,突遭圣旨降临封为“解忧公主”要赴乌孙和亲之时就决定了。这一设定是刘家少女憧憬爱情而终身不得的悲剧、是解忧公主或许终将难回“故乡”的悲剧、是郑将军终身不娶护佑在侧深埋情爱的悲剧、是和亲的功利性与情感的真挚度之间难以调和的悲剧。这种悲剧性一直推进着叙事的展开,但无论如何也化解不开,成为弥散于整个剧作的内在基调。

--从豫剧《解忧公主》说开去

和亲题材是历代文人创作的重要内容,从元代的关汉卿、马致远到明清的陈与郊、薛旦,再到近现代的郭沫若、曹禺等,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大家对此都青睐有加。可以说,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,再到到近代戏剧,和亲题材的演剧不绝如缕。我们知道,和亲题材所涉及的主要情节及人物有“昭君出塞”“文成公主入藏”“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国”等,如果我们把其内涵锚定在“联通诸国、促进融合”的根本诉求上来看,窃以为还可以把“张骞出使西域”“苏武牧羊”等涵括进来,如此“和亲”与“出使”都是民族融合、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,历史也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可展开丰富的舞台叙事与情感表达的画卷。

我们注意到,和亲题材演剧是当前舞台创作的一个亮点,具有和时代精神契合、与艺术表达契合的天然优势,其以女性为第一视角也更易突出个体情感和命运悲剧,也因其耳熟能详的史实、传说和故事,从而与现代观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,更敞开了现代人审美习惯和心理接受的空间。但同时,这也是把双刃剑,因其耳熟能详,所以为编创者提供施展的空间会更加狭仄,尤其是在叙事情节和表现主题上很难有所突破,也使观众以更加苛刻的眼光和更多的观赏期待予以审视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和亲题材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。

其二是从“刘家有女”到“解忧公主”的身份和角色的转变,是深埋爱情、断舍亲情的转换,是从摈弃儿女情长到逐步担负起家国重任的转换,这一身份转换过程是舞台叙事的内在驱动力。尽管对于命若琴弦的解忧公主而言过于残酷,但身为皇室后裔、汉家公主,她忍辱负重,在离家十三年时送走亲爱的郑将军(埋葬爱情),直到离家五十年时才迎来回归故土为双亲祭奠的机会。五十年来经历的政局变动、内外交困等因素是于身事外之人难以想象的,尽管历尽千辛万苦达成了使命(息战结盟)与和平(子嗣承继)的“和亲”重任,但却在情感却难以代偿。毋宁说,这一重线索和逻辑是逐步以和亲使命的成功而不断“掩映”情感之悲剧的过程。

三、和亲题材演剧在当下的心理接受与阐释空间

【来源:河北文旅发布】

文章来源:《艺术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yspl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6/465.html
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上一篇: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大众评论|千年石窟文明的守
    下一篇: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大众评论|话剧《桂梅老师》

    艺术评论投稿 | 艺术评论编辑部| 艺术评论版面费 | 艺术评论论文发表 | 艺术评论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艺术评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